智能印刷的挑战与机遇
【快印客导读】大陆今年的新政策要求企业照实申报员工的社会保险,相对增加了企业的薪资成,智能工厂的需求越来越急切,即使推展智能印刷的难关难以跨越,大家还在努力。
最近,大陆许多印刷厂因为环保政策关门了,影响所及,有些印刷同行虽然觉得景气没有变好,却发现自己印刷生意变好了一些。
大环境本来就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建设,大环境朝环保推动,不关心环保就是不行。大环境也朝着智能印刷发展,印刷同行当然开始关心智能印刷的可能走向。
其实智能印刷在媒体上,喧喧嚷嚷一段时日了,各家软硬件供货商都宣称自己的产品就是智能,硬件可以利用传感器收集设备不同部位的信息,软件可以被管理驱动,还可以提供师傅的专业判断,不但减少印刷生产流程的人手,还节约了大量错误的成本。
智能印刷是媒体上的流行关键词,专家学者、技术供货商、媒体编辑各有各自的解读,发表内容时更是各取所需,常常让印刷同行摸不着头绪。
今天信息充斥各种媒介,常常我们收到不同来源的相同知识信息,却呈现了相反的结论,两种结论似乎都合乎逻辑,把我们期待的答案越推越远。有一本畅销书《问对问题,找答案》教我们利用批判性思考来问问题,先找到逻辑的缺口,然后用提问的方式来补强,如果补得起来就可能找到答案。
关于“智能印刷”,如果问对了问题,说不定我们可以从回答中,看明白智能印刷的形象,进一步想象其中的困难和未来的可能。
问:“采用了智能软硬件就算是智能印刷吗?”
智能指的是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扩展更多的自动化功能,并且加上把专家的知识判断纳入软件之中,例如数字化的裁纸机,师傅已经觉得很好用了;但是智能化的裁纸工序,必须是拼大版的软件把裁切的信息,包含一个大版上小版的位置、尺寸甚至裁切刀的顺序,裁切机必须有能力接受信息,并依照前级来的命令自动完成一个大版裁切的任务,才算是智能裁切工序。
只买了智能裁切机,当然还不算是智能工序;必须有了前级工序(拼大版)的配合,才能衔接成一段智能裁切工序。如果只有智能裁切工序,就只有这一段的效益。如果裁切机效率高,印刷工序赶不上,或是裁好的活件量大,打包入库时乱成一团。
如果只影响片段的效益,独立的智能工序在单位时间内,多完成了一倍裁切活,多印刷了一倍的数量,其他工序效率跟不上反而成了瓶颈,衔接不上,整体生意流程还是不顺畅,智能印刷不是如此。
从接单到出货印刷生意流程很长,智能印刷的目的应该是照顾到整体生意流程,重点在于生产工序和工序之间的衔接,业务单位到后勤单位的衔接,生产单位和客服或业务单位的衔接。
如果说数字化印刷还得依赖师傅的经验来衔接生意流程,那么,智能印刷就是让计算机来衔接,因此生意流程就更顺畅了。
智能裁切机的工作是ERP管理系统来安排,经由工作单信息来指挥什么时候干什么活,因此管理系统知道每一个订单的进度,向前知道订单的来源,向后知道材料的消耗……所有的数据都可以从计算机里查到,从接到订单开始到客户收到印刷品,不需要指定人员去跟单,去回答客户的询问,顺利出货没有人知道。一旦有问题计算机立刻知道,发出警告人工紧急救援。
ERP 开电子施工单安排生产,也可以发出电子传票要求采购部门订购耗材,通知业务部门注意信用额度快要超标的客户等等,像总经理指挥各部门的日常作业。
有了智能软硬件不足以成就智能印刷,非有智能ERP不可。
问:“有了智能印刷的建制就可以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
生意成功的理由不一而足,但是没有智能印刷的管理系统,未来就得利用人力和计算机竞争。
问:“一家智能印刷厂就可以什么活都接,来者不拒?”
智能化最忌讳的就是弹性太大,今天的印刷厂无法扩大利润空间,就是因为没有限制服务范围,什么都印,最后可能变成了提供(客制化的精致服务),只能收取(大量制造)的酬劳,即使拥有智能管理系统,也难免会被各种客制化的弹性抵消掉。
我们都知道今天快递的效率很高,智能印刷的效益利用互联网传递更远的范围,智能印刷生意如果有长期的目标,建立一个“可复制的高端质量印刷服务”,才是智能印刷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