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制管理如何解决传统管理问题?

2013/9/29 0:00:00来源:作者:

  【快印客导读】传统企业管理机制或多或少在操作过程中让员工偷懒等行为变得有机可乘,而通过积分制量化解决方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长期以来在图文快印店工作中存在的定位不准、动力不足、学工脱节等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下面围绕这四类现实问题,对图文快印企业积分制可行性进行分析和预期。

 

  (一)确立“数字定位”,将缓解培训定位不准的针对性问题。

  针对性主要指课程培训对象选择的精准性,通过积分制能准确筛选特定最需要提升某项知识技能的参训人群,即让适合的人参加适合的课程。积分制以选课代替排课方式给予参训者更加自由的选课空间,参训者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这种转变确保了参训人群的针对性。并且,对每一位被确定的培训对象设定积分任务,按照选课和修课情况对学习情况进行量化打分,采用数字化考核结果,简捷直观,易于比较,既有利于解决培训对象选择的精准性,又有利于实现考核的精准性,有效缓解干部教育培训对象定位笼统的问题。

  (二)实现“训用结合”,将缓解培训学工脱节的实用性问题。

  实用性主要指培训的内容对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功能和操作性。实行积分制管理,通过与目前工作的有机结合,受训者按照自身知识结构与岗位要求选课,如果某门课程不够实用,选修的人必将很少,甚至出现无人选课的情况,那么这门课程自动被淘汰,通过这种方式在机制上确保了排课与选课的灵活,也促进培训组织者不断地适应参训者的实用要求,将有效缓解干部培训学与用、学与工脱节的问题。

  (三)实行“定量考核”,将缓解培训内动力不强的积极性问题。

  积极性是参训者本身参加培训和自学的内生动力。一是规定每年每人100个积分任务,为参训者设置目标压力。通过惩罚杠杆,未积够分的被考核对象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甚至影响部门的先进评选,在这个意义上不仅仅给参训者压力,也通过部门给个人施加适当的压力。二是设置修分原则和激励杠杆,为参训者培育内生动力。通过相应的激励方式,按照多学多得分,少学少得分,不学不得分原则,超过积分任务的通过绩效奖励,改变了过去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孬一个样的现象,充分调动图文快印店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四)采用“量化管理”,将缓解培训个体性不强的需求性问题。

  需求性指的是各种类型课程对参训者个体性需求的满足。传统的干部培训,过于强调上级组织的要求,过于注重培训需求的统一性和总体性,对干部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片面强调组织要求的单一培训形式在培训内容上缺乏吸引力,在培训形式上缺乏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参训者的个性化培训需求。量化管理以参训人按照自身的需求自由选课,也就是说课程设置由参训者“说了算”,参训者最清楚自己的需求,有效地缓解了培训个体性不强的需求性问题。

  (五)“定性到定量”转变,将缓解培训思路滞后的科学性问题。

  通常对有效性多是通过针对性、实用性、积极性、需要性等定性描述,在定性关系构成上,只有实用性才体现针对性,达到针对性才具有需要性,满足需求才能激起积极性。积分制则试图运用分值对有效性进行量化评价,在量化制度层面上,通过自由选修课的制度安排有效地解决针对性、实用性和需求性,而积极性只能通过课程考核结果反映,如果考核通过了,则推断参训者是积极的。有效性是培训的核心追求,积分制通过分值管理参训者,本质上是对培训“有效性”的管理,换言之,通过分值对参训者“针对性”、“积极性”、“实用性”和“需求性”的管理,进而影响有效性,量化评价与定性描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接起来,这也是思路转变的科学性基础。

安全 智能 高效
13年行业经验 业务覆盖全国
热线电话:4006-110-166
座机号 :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