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进化史
【快印客导读】度娘告诉我们:名片是标示姓名及其所属组织、公司单位和联系方法的纸片。
如果细究起来,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很准确,因为据史书记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出现了名片,那个时候还没有纸,因为技术还达不到。
据史书记载,名片最早起源于封建社会,出现在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了一件很NICE的事情——统一文字,这对各诸侯国来讲都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有了统一的文字之后,经常联系情感成为一种很方便的事情,在各方势力呼唤紧密联系的诉求下,于是人们创造了“谒”。
《释明·释书契》载:“谒,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即拜会者把名字和其他推荐文字写在珠片或木片上,作为拜谒者身份象征。这就是目前有史料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名片,称为“名刺”或“谒刺”。
东汉时期,牛人蔡伦发明了造纸,于是纸质“名刺”开始出现。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名片技术的一大飞跃。但当时并没有得到推广,因为纸质名片小且薄,不易保存,而且价格也很昂贵,所以当时比较流行的名片还是木简。汉墓中出土的有中系木简,长22.5cm,宽7cm。上有执名刺者名字、籍贯等,与今天的名片差不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得到了验证之后,也得到了推广。纸被广泛运用,纸质名片也逐渐流行起来。
唐宋时期,纸质名片就已经很普遍了。彼时科举制度流行,新科及第的考生都要四处拜访前科及第和位高权重的人,拜其为师,以便将来被提携。拜访老师,必须先递“门状”,这时“名刺”的名称也就被“门状”代替,且一直沿用到宋元时期。
明朝时,名片又有新的称呼——名帖,一般长14cm、宽6cm。明代的“名帖”为长方形,一般长14cm、宽6cm。递帖人的名字要写满整个帖面。如递帖给长者或上司,“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名字大表示谦恭,名字小会被视为狂傲。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卷30里说:“古昔削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世以纸书,谓之名帖。”
“名片”的称呼出现于清代后期。国人与国外的通商往来逐渐频繁后,加快了名片的普及。而这个时候的名片也不再如唐以来的手写版,而是运用了印刷术。
到了近代,名片开始改用硬纸制作、铅字印刷,一般长9cm、宽5.5cm。如今,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名片的种类已大大增加,成了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
从第一张纸质名片出现到本世纪初,名片的发展史有一些技术上的改良,比如从纸质名帖到现代的铅字印刷,从以前的朴素纸张到现代的可以凹印、烫金等工艺。载体大致没有太大变化。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科技时代,名片再次被创新,无论从载体上还是概念上。
名片的主要用途是什么?从传统意义上来理解,名片拥有介绍自己、结交他人、保持联系、通报变更等用途。但我们始终要认清一点:营销是名片最本质的功能。
我们为什么要递名片?为了营销自己。营销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营销自己的产品。无论是古代的名刺、门状、名帖,当他们被递出去的时候,都是为了告诉对方我有才华、我有人脉、我有资源,你可以和我见一面,咋们可以聊一聊。
在古代,碍于材料和资源等反面的限制,先人们睿智地将自我营销浓缩在一方木片上,并且浓缩了重点,这种思维一直沿用到近现代,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将名片浓缩成了90*55mm左右的一张纸片,用重点突出的信息,告诉你“我很厉害”“你可以跟我合作”。但在一方纸片始终难见乾坤。
而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可以让名片的自我营销功能变得无限大,比如运用流行了很久的二维码技术制造微名片,实现“方寸之间见乾坤”的功能,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AI技术的出现,我们还可以发明一款AI智能名片,这是时代呼之欲出的事情。
那么我们可以让AI智能名片实现什么功能?
1.在线实时沟通。不用加微信,不用添加联系方式,实时在线沟通。
2.在线商城支付。实现一键支付,轻松安全。
3.丰富内容生态。让分享营销裂变更多的渠道。
4.智能获客。精准识别客户来源。
5.浏览轨迹捕捉。24小时实时跟踪客户行为轨迹,变被动为主动,及时捕捉意向客户。
6.预测成交。通过分析客户喜好等各项数据,提高客户成交率。
7.客户管理。信息数据化,随时调用、一键更新,再多的客户数据也能轻松管理。
8.员工管理。具备功能强大的CRM管理系统,销售离职一键完整对接,永久锁定企业资产,新员工也能快速上手。
9.共享营销。任何人可以开放自己的广告平台,实现广告资源的共享。
……
名片的发展史其实也是技术的发展史,当人类不断进化,技术不断进步,随着人类历史的逐渐往后推移,AI智能名片也将会像纸质名片一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